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心理论坛
心理博客
研究动态
精神分析
行为学派
人本主义
意识心理
格式塔学派
超个人心理学
认知心理
理论演化
其它流派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心理教育网
>>
心理流派
>>
人本主义
>>
早期人本主义
>> 文章正文
文章
书籍视频
图片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21
卡尔 .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国外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与传统教育中教学的主要特征——指导性相反,罗杰斯根据“自我学说”理论,形成了一种比较激进、用于促成个体“自我实现”的教学策略——非指导性。《美国教育家百科全书》中的非指导性的定义为:“时常用于咨询、小组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的一种方法,他借鉴于他或她的自我反省活动以及(或者)反应,使个体重组、改组或者改变态度与行为。非指导性技术在性质上是情感的:以个体受她或他的情感约束这个假设为基础;此外,它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形成自由表达情绪和情感所凭借的表现手段和替代物,形成接受的行为,并且减少内心冲突,通过这种活动,个体会更好的理解自己。她或他将在器官适应上有所裨益。”教学中的非指导性策略的原型,是罗杰斯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形成的“非指导性技术",后来,他几乎原封不动的把这一技术“嫁接”于课堂环境之中,形成了他的:“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方法是建立在罗杰斯对人的下述信念之下的:人具有非常优异得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样做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教育只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的形成,充分得形成。第二,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是一个流程,而不是一团固定的材料;是不断变化着的潜能之星座,而不是一组稳定的特征”。这样,教育就不可能按照一组预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向学生施教,不能“指导”学生如何想,如何做,而必须顺学生内心心理体验变化之自然。
罗杰斯认为,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无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学习,它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来解释。认知学习受到“外部强制力”的制约,重记忆,因而没有什么意义。另一种是经验学习,他以学习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因而 是一种趣味盎然的、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教多久、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等,都不是有教师决定的,而是由学生或者说学生的经验、意向、需要、兴趣等决定的。
罗杰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非指导性”的思想,必须遵循着一些基本的原则或要求。其中 ,最基本的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安全感,他信任学生,同时感到学生同样也信任他,不能把学生当成敌人,备加提防。总之,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洽的、诚意的、开放的、相互支持的。其他的具体原则为:
1、“促进者”(即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制定课程计划、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由教师独揽这些事情,学生没有任何发言权,因此也没有任何责任。
2、“促进者”各种各样的的“学习资源”,包括他自己的学习经验或其他经验,书籍及各种参考资料,社会时间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将他们自己已掌握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已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带到”课堂上来。
3、让学生单独的或者与其他学生共同的形成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探寻自己的兴趣,并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这样做不仅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努力)方向,而且也让他们对自己这种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
4、提供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一个好的班级、好的课堂,应充满真实、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心理氛围。罗杰斯认为,这种气氛最终来自“促进者”, 随着学习过程的进行,学生就越来越多的并且很自然的流溢出这种情感与态度。
5、 学习的重点是
学习过程的持续性,至于学习的内容(即学生学到什么)是次要的东西。一堂课结束的标志,不是学生掌握了“需要知道的东西”,而是学生学会了怎样掌握“需要知道的东西”。
6、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他们自己确定的,因此,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必须提供的训练形式是“自我训练”,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训练是他们自己的责任,而且要承担这种责任。自我训练要取代外部训练。
7、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由学生自己做出,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中的那样是教师的“专利”。当然,其他学生以及“促进者”对某个学生的自我评价也要给予“热心反馈”,使这种自我评价更为客观,更符合实际,因而提高评价的积极效果。
8、促使学习以一种更快的速度更加深刻的进行下去,并且更广泛的深入学生的生活与行为之中。这个要求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因为学习方向是学生自定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发的,学生的情感、激情、理智沉湎于这一过程之始终。
---
魏运华:人本主义与教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人本主义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是自然实体而非社会实体。人性来自自然,自然人性即人的本性。凡是有机体都具有一定内在倾向,即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来发展自我的潜能,并强调人的基本需要都是由人的潜在能量决定的。但是,他们也认为,自然的人性不同于动物的自然属性。人具有不同于动物本能的似本能需要,并认为生理的、安全的、尊重的、归属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类的似本能,它们是天赋的基本需要。在此基础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进一步认为,似本能的需要就是人性,它们是善良的或中性的。恶不是人性固有的,它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受挫引起的,或是由不良的文化环境造成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通俗地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而自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其中,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因为只有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尊重),自己才会对自己有好感(自尊)。如果自我正常发展的条件得以满足,那么个体就能依据真实的自我而行动,就能真正实现自我的潜能,成为自我实现者或称功能完善者、心理健康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我实现者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经验,他的自我概念与整个经验结构是和谐一致的,他能经验到一种无条件的自尊,并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尊概念极大地影响着他的行为。心理变态者主要是由于他有一种被歪曲的、消极的自我概念的缘故。如果他要获得心理健康,就必须改变这个概念。因此,心理治疗的目的就在于帮助病人创造一种有关他自己的更好的概念,使他能自由地实现他的自我,即实现他自己的潜能,成为功能完善者。
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潜能是自我实现的,而不是教育的作用使然,因此,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问题上,他们认为,虽然“弱的本能需要一个慈善的文化来孕育它们,使它们出现,以便表现或满足自己”,但是归根到底,“文化、环境、教育只是阳光、食物和水,但不是种子”,自我潜能才是人性的种子。他们认为,教育的作用只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类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罗杰斯在60年代将他的“患者中心”的治疗方法应用到教育领域,提出了“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的学习与教学观。
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因此,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会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人。这种知情融为一体的人,他称之为“完人”。当然,“完人”或“动能完善者”只是一种理想化的人的模式,而要想最终实现这一教育理想,应该有一个现实的教学目标,这就是“促进变化的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说:“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只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在现代世界中,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这种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是静止的知识。”可见,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
由于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且认为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完全一致的。因为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而与完人无关,是一种无意义学习。而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别。前者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因此,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并不是罗杰斯所指的有意义学习。
对于有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主要具有四个特征:(1)全神贯注: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均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2)自动自发:学生由于内在的愿望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了解事件的意义;(3)全面发展:学生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4)自我评估;学生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是否完成等。因此,学习能对学生产生意义,并能纳入学生的经验系统之中。总之,“有意义的学习结合了逻辑和直觉、理智和情感、概念和经验、观念和意义。若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学习,便会变成统整的人”。
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是建立在其学习观的基础之上的。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出发,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因此,教学的结果,如果不是毫无意义的,那就可能是有害的。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这是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认知主义者所重视的),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为此,罗杰斯对传统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认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可以通过讲演、考试甚至嘲弄等方式来支配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无所适从;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服从者”。因此,罗杰斯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虽然这中间的每一个因素有时候均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真实或真诚: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2)尊重、关注和接纳:学习的促进者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3)移情性理解:学习的促进者能了解学生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样一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
总之,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这种冲击和促进主要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都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不过,罗杰斯对教师作用的否定,是言过其实的。
上一篇文章: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
下一篇文章: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借鉴
【
发表评论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
栏目精选
火热专题
更多专题
全国客服①
全国客服②
全国客服③
教学教务
合作加盟
发现
·
探索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
一个老乞丐一句话震惊中国人
班杜拉介绍 Albert Bandura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概述——绪
人本主义性观点
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论人的
早期行为主义
埃里克森人类发展的八个阶段
新精神分析学派简述
精神分析思想简史
精神分析简史
行为主义治疗篇
西里维奥.方迪之虚空帝国
埃里克森人类发展的八个阶段
人本主义的五类起源
拉康讨论班
人本主义疗法基本知识
无指导性倾听技术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述评
胡塞尔人本主义现象学探析一
人本主义缘何而生
存在主义学派
颜色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区
在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看来
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论人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中医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小解
九个主要心理治疗理论简介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和
弗洛姆的健康人格观
梅兰妮·克莱茵小传
沙利文的焦虑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阿德勒的人格发展观点
沙利文的自我发展理论
荣格心理学与心灵
行为主义与神经衰弱
意动心理学
学派汇总
女性
·
健康
最新文化精华
职场“双面人”折射“社会
穿越,为何我们如此钟爱?
通胀之祸严重扰乱了人们对
东西方动漫的情感心理PK
死 亡 是 什 么(心理消極者
关于死亡
中国古代的性施虐与性受虐
儒家文化功不可没,中国成
汉兴儒方兴,汉衰儒必亡,
关注汉族宗亲文化
文化也有血统——汉—华夏
心灵失去梦想,邪妄便会猖
生命的尊严-为什么要揭露
一个汉人的怒吼:怒批《狼
一个汉人的怒吼:怒批《狼
草民心态的演化
文明断裂的悲剧——被满清
中国英雄主义的丧失!
中华文明,丧钟正在敲响
做中国人穿中国衣过中国节
浅析三权制衡之下的民本社
中华汉文化的核心(或文化
汉藏语言确有亲属关系(一
前辈,你把我们的文化丢哪
汉族,一个失忆的民族
对极端自由主义的文艺批判
汉人“非常容易为任何宗教
从化胡到化全球
一家之言【昊天上帝】——
敬天法祖,汉人的神传思想
热点文章
频道精选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招聘信息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广告刊例
学校地址:南京市白下区常府街85号新大都广场写字楼乙幢27楼A座 客户服务 电话: 025-84293828 025-86663472 025-84293096
中华心理教育网 心理咨询师官方QQ群 ① 53314688 ②78630619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08 中华心理教育网(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苏ICP证060119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