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English
中文繁体
心理影片
热点关注
心药介绍
精神分裂
心境障碍
神经症
心身障碍
人格障碍
应激障碍
癔症
性变态
儿童障碍
您现在的位置:
中崋心理教育网
>>
心病咨询
>>
神经症
>>
强迫症
>> 文章正文
文章
书籍视频
图片
洁癖强迫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30
谈到洁癖,你一定耳濡目染,不会陌生。如果你碰见以下小姐,你能认为他是洁癖吗?
某单位有位年轻的小姐,喜好洁净已经到了成癖的地步,她不仅每天必须反复不断地洗脸洗手,甚至连上班时为避免在公共汽车与他人接触而弄脏自己,每天竟花三个小时走路上下班(她不会骑车)。回家后,她更是要反复地把家里的地板、桌椅、日常用品擦得干干净净才罢休,屋内哪怕有一点不洁之处都会让她心里十分的不舒服。
这位小姐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叫做“洁癖”的心理病症,它属于强迫症的范畴。洁癖者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洁净要求,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挑剔程度。他们总是强迫自己做一些清洁要求,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挑剔程度。他们总是强迫自己做一些清洁工作,否则内心就感到烦躁空虚,以至最后这种清洁工作成了其生活的一个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洁癖患者以女性居多。美国旧金山一家结婚顾问公司的女老板宝莲,她规定公司的职员每隔一小时就要进浴室洗澡一次,每天冲洗八次,浴巾和香皂免费供应,她本人每天至少冲洗十次。
所谓“癖”,是由于某种原因,从过去到现在,在某人行为模式固定化了的,成为他身上所特有的频繁出现的东西。“癖”表现出做某种行为时的心理倾向性,她往往与人在过去长时间的生活经历中的精神成长,也与该人现时的心理背景有着很深的关系。所以透过洁癖,我们透过洁癖,我们可以找出好洁成癖者的有关的心理动因。
首先,洁癖可能是由生活经历,即出身和家庭环境而产生的癖。有些洁癖者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往往就是一个洁癖者,他们对子女的洁净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要求。小苏小时候母亲对她十分严厉,一切与小苏相关的东西,不论是她的身体和衣服,还是她的床和桌子,只要有一点脏和乱,马上就会遭到爱洁净如命的母亲的一番没完没了的训斥,并且要勒令小苏马上收拾干净。天长日久,小苏对脏与乱产生了一种病态的恐怖,一旦看到哪个地方有点凌乱,她马上会联想到母亲那严厉的面孔和刻薄的语言,进而产生了心理上的紧张感。于是渐渐地,她同母亲一样,不能容忍自己及其周围有那么一点点不干净的地方,哪怕那“不干净”在别人眼里算不了什么。
其次,洁癖可能反映了一种自卑心理。有些洁癖者由于某种原因感到很自卑,因而他们很担心自己因不整洁而被人看不起。小芬从农村考上了大学,她常常因物质生活水平没有城市同学那么纯正而感到低人一头。有一次同屋的一个城市女同学讽刺乡下人身上有一种难闻的味,她听后就老担心自己身上也会产生别人难以接受的味,从此以后,她老是反复地洗澡洗衣服,最后竟成了洁癖。
最后,洁癖可能是一种代偿行为。所谓代偿行为,就是人在某种心理欲望得不到满足时,通过它来获得替代满足的一种方式。文芳找了个大老板结了婚,但婚后两人感情并不融洽。丈夫由于工作业务繁忙长期在外,常常让她一个人空手闺房。后来她又发现丈夫与别的女性还有不正当的关系,更让渴望真情挚爱的她心灰意冷。于是她整日地把时间花在反复地梳洗打扮上,一会儿照照镜子,一会儿又闻闻手,总觉得还不够洁净,于是又擦又洗。
由此可见,洁癖是当事者在其生活过程中,逐渐固定下来的行为模式。所以洁癖者要从上述分析中找出与自己有关的心理动因,对症下药地加以克服。此外,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洁癖,当事人都应让自己明白,整洁干净自然是好,但凡事不能绝对。人的天性中应有一点对乱的宽容,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心态与生活的稳定与正常。
上一篇文章:
强迫症:可怜的完美主义者!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
栏目精选
火热专题
更多专题
全国客服①
全国客服②
全国客服③
教学教务
合作加盟
最新栏目推荐
洁癖强迫症
白领社交频繁,当心焦虑症
专家支招:五点告别幽闭恐
深陷“魔法咒语”中的疑病
强迫症:可怜的完美主义者
的哥戒烟半月患上焦虑症
80后萌生退休想法,实为焦
城市人为何患上“拥挤恐惧
抚慰焦躁的心灵
神经衰弱与广泛性焦虑症的
神经衰弱症的历史
你是抑郁症“偏爱”的人吗
“春天忧郁症”,21岁女孩
抑郁也能引起疼痛
抑郁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离我们最近的心理疾病:抑
关注白领健康:“微笑抑郁
初识焦虑
什么是焦虑症及其预防和原
焦虑症的自我预防
怎样自我治疗焦虑症?
世纪时髦病:知识焦虑症
追求完美“追出”强迫症
洁癖与心理强迫症
一位强迫症患者的强迫特征
强迫症与生活经历有关系
森田疗法:关于强迫症的治
女性抑郁症需综合干预
男女抑郁原因不同
抑郁症判断标准
每天看电视超3小时 抑郁症
五大特征让你识别抑郁症
专家提示每日过早醒来可能
炎热夏季:不请自来的抑郁
研究表明:抑郁症容易致癌
医生自杀率最高,抑郁自医
抑郁症:一个研究生失踪的
判断抑郁症与否的5字诀
女子腹泻两年,凶手竟是抑
缓解失眠的九大妙招
女性
·
健康
最新文化精华
热点文章
频道精选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招聘信息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广告刊例
学校地址:南京市白下区常府街85号新大都广场写字楼乙幢27楼A座 客户服务 电话: 025-84293828 025-86663472 025-84293096
中崋心理教育网 心理咨询师官方QQ群 ① 53314688 ②78630619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08 中崋心理教育网(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苏ICP证060119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