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English
中文繁体
心理影片
热点关注
心药介绍
精神分裂
心境障碍
神经症
心身障碍
人格障碍
应激障碍
癔症
性变态
儿童障碍
您现在的位置:
中崋心理教育网
>>
心病咨询
>>
基础知识
>>
精神护理
>> 文章正文
文章
书籍视频
图片
家有病女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7
【有故事的人:林瑜 女 51岁 退休职员】
幼年时儿女对于父母的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生病时父母的悉心照顾。
记得小时候身体不好,动不动就感冒发烧,且每每都是高烧,烧得昏昏沉沉、胡言乱语。等到醒来时,第一眼见到的总是母亲,一夜未睡的脸上写满疲惫,此刻却露出开心至极的笑容。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孩子生了病,最痛的还是父母的心。要是孩子不幸患了难以治愈的病症,做父母的肩上就多了一副沉重的十字架。
十字架的两笔,一笔写着爱,一笔写着痛。
人究竟有没有第六感觉?当自己最亲近的人将要出现重大变故时,是否能够有所察觉?这些问题,林瑜都回答不了。她只记得,女儿出事那天是个很平常的日子,平常得在她接到那个电话之前,没有感觉到任何预兆。
那天,女儿说要和同学一起出去玩儿。本来我不想让她出去,想让她在家休息几天。那时她刚大学毕业,大四实习再加上做毕业设计很辛苦,人瘦了不少,我想让她好好歇歇。但她不肯。她说跟同学都已经说好了,必须去。我只好嘱咐让她早点回来。
她走了以后,我照常上班。那一天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发生。
下午,我接到女儿同学打来的电话,她很慌张地告诉我:“阿姨,您快来把佳佳接走吧,她好像不太对劲!”我心里咯噔一下,忙问怎么回事,她也说不明白。我就问她们在哪儿,然后赶紧请了假,叫上两个亲戚一块儿打车过去了。
到了地方,就看见女儿坐在地上,大声说着什么,情绪很激动。她的同学看见我像见到了救星,跑过来拉着我,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我好不容易才听明白,原来,女儿和她出来以后,就有些不对劲儿,说话做事都很反常,后来就成了这个样子。
我走到女儿身边,抓住她的胳膊问:“佳佳,你怎么了?跟妈妈回家吧。”
女儿却一下甩掉我的手,力气大得惊人。她说:“我不回家!我还得去学校呢,我还要考试!”
我说:“你已经毕业了,不用再考试了。”
她很生气,大声说:“谁说的?我现在就要去学校。”
她还说了很多很多话,有些我根本听不懂。她的衣服皱了,头发也乱了,眼神惊恐又慌乱,完全不是刚出门时的样子。我脑袋里嗡嗡直响,不敢相信女儿会突然变成这个样子。可是,心里有个声音还是很残酷地告诉我:“女儿病了!她真的病了!”
我想把女儿从地上拉起来,可平时那么听话的她却把我用力推开,不让我碰她,也不听我说话。我手足无措,完全没有办法。一起来的亲戚和女儿的同学过去劝,好不容易才把她哄上了车。一路上,她始终很烦躁,嚷嚷着要下车,要去学校……我没敢当着大家的面掉眼泪,可我心里真的慌了。
怎么会这样?早晨出门还好好的女儿,才半天的时间,怎么就突然成了这个样子?
女儿的病打破了家里二十多年来的平静,林瑜和家人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旅。看着时好时坏的女儿,做母亲的时常泪流满面,心里既装着希望,又深藏着绝望。
我带女儿去了医院。医生诊断后说可能是精神分裂,建议住院治疗。但医院床位有限,不能让亲属陪伴。我实在不忍心把女儿一个人留在那里,就让医生先开些药给女儿吃。
这时候,女儿已经安定下来,反应迟钝,目光发呆,问她什么都说不清楚。
拿了药,我把女儿哄回家。她又变得情绪不稳,一会儿要回学校,一会儿说要做这做那,一会儿又不闹了,坐在床上不说话,眼睛不知在看着什么地方。我使劲忍着不让自己哭出来,眼泪含在眼眶里,还要好言好语地哄她,帮她把脏衣服脱下来,给她洗了澡,换上干净的睡衣,再哄她上床,把被子盖好。
她吃了医生开的药,很快就睡着了。我坐在床边看她睡。她睡着的样子特别安静,一点儿都看不出有病的样子。我猛然有了一种错觉——今天发生的事都不是真的,女儿只是累了,等她睡一觉醒过来,就又是好好的了。
我就那么看着女儿,眼泪终于忍不住了,不管不顾地流下来。
医生说,女儿的病可能是过度疲劳所致,也可能是因为受了什么刺激。我想不出女儿受了什么刺激,她的同学也说并没遇到什么能刺激她的事。不过,从上大四时起女儿就特别忙,先是自己出去应聘,找了一家实习单位,后来又忙着搞毕业设计,天天在学校里很少回家。有时我给她打电话,她就说:“妈妈,我忙死了,没时间回家。”然后匆匆挂断。可能从那时起,她的作息时间就乱了,情绪也受到影响。
女儿一向都是这样:好强,内向,什么事都不爱说,只是自己闷头努力。
从小她就是个好孩子,特别让人省心。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几乎没让我们操过心,特别听话,不像别的独生子女那么任性、讲吃讲穿,学习成绩也不错。亲戚朋友都羡慕我们有这么优秀的女儿,都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以她为榜样,我们也觉得挺自豪的。
从小到大我都很少管她,只是学习上的事偶尔说几句,也没给过她压力。不过她自己很要强,总和同学比成绩,哪一次成绩没考好,自己就分析找原因。
考上大学以后,女儿开始住校,一个星期回来一次。后来她恋爱了,是个同级不同系的男生。那个男生我见过,说实话,是个挺不错的孩子,不过家是外地的,我担心他们将来不能在一起。女儿心地单纯,这是她的第一场恋爱,我怕她到时会感情受伤。
我和女儿谈了这个问题,我说:“你们才刚上大学,相互还不是很了解,再说他是外地的,将来能不能留在天津还不知道,你要慎重考虑。”
女儿说:“我觉得他挺不错的,人很上进,对我也很好。再说我们只是交朋友,没有别的,将来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我还想再劝她,她拦住我说:“妈,我都这么大了,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您就别管了。”
她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点点头说:“你们交朋友,妈妈确实有些不赞同,不过既然你都已经想好了,妈妈也不会拦着你们,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不过大学的恋爱不一定都能成功,你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以后,多带他来家里玩儿吧。”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她就经常带那个男生一块儿回家,放假也一起出去玩儿,女儿很开心。看他们两个相处得好,我当然也高兴。
转眼过了两年,到了大三下半学期,那个男生忽然不到家里来了,女儿也不怎么提他。我忍不住问:“你们两个怎么了,是不是闹别扭了?”
女儿说:“我们分手了。”
“分手了?什么时候?”
“好长时间了。”
“为什么?”
“不为什么。”
女儿不愿意就此多谈,我也不好使劲追问。后来我悄悄向她同学打听,才知道是因为那个男生又喜欢上了别的女生。是我女儿主动提出分手的,可他们已经好了那么长时间,我女儿又一向要强,分手对她的打击还是很大的。
那段时间,女儿的情绪很消沉,我虽然担心,但也无能为力,只能在一旁看着她度过这一关。后来到了大四她就忙起来了,我以为她已经把失恋的事给忘了,可是现在回想起来,恐怕那时她的心里就已经有阴影了;加上后来的忙碌、压力和作息不规律,所有这些最终导致了这个病。
那天晚上我几乎一夜都没敢睡。我怕女儿夜里醒了我听不见,更怕一觉醒来,看到的女儿还是神情恍惚的样子。
身体病了可以吃药,器官坏了可以移植,就是腿断了还可以装假肢,可是精神分裂了,该怎样医治呢?林瑜八方奔走苦寻答案,一颗母亲的心焦虑不堪。
吃药并没让女儿好起来。那些天,她的情况一直都不太稳定。我请假在家陪她。
她有时坐在那儿发呆,神色木然,安静得好像不存在;有时又非要出门,说什么也不在家待着,拦都拦不住。没办法,我就把门反锁上,可她转身就奔窗户去了,吓得我扑过去死死抱住她不敢撒手!因为怕她出事,我和她爸爸晚上都不敢睡觉,只要她有一点动静,我们都心惊胆战的。
怎么给孩子治病,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亲戚朋友们都来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
医院开的都是西药,那些药品说明书我们翻来覆去地看,副作用都很大,吃了对女儿的身体肯定不好,可不吃,孩子已经这样了,不治怎么行?有人建议去看中医,亲戚们就到处去打听老中医、老偏方,听说有好的,就带孩子去看;也有人说孩子需要心理治疗,于是又去找心理师;甚至连迷信的方法都试过了,可折腾了半天,却依然不见起色,女儿的情况反而更不好了。
她那时几乎成了一个木头人,终日不说话,连吃饭、喝水都费劲。我每天连哄带劝的,只能强给她喂进一点水、稀粥和牛奶,其他的根本就喂不进去。我试着和她说话,问她:“你都在想什么,能不能跟妈妈说说?”可不管问多少遍,她都一点反应没有,好像和我活在不一样的世界里。我真恨不能找到一把万能钥匙,让我能打开一扇门,直接走进她心里。
没办法,我忍痛把女儿送进了医院,找了一个可以陪伴的病房,自己全天照顾她。
我每天给她洗脸、梳头、洗澡、穿衣服,喂她吃饭、吃药,她都顺从地任我摆布。这让我想起她小的时候,我就是这样照顾她,一天一天地把她养大。那时她是个多么乖巧可爱的小姑娘啊,可现在……难道,女儿这一辈子就只能这样了吗?
我不记得自己偷偷哭过多少回。面对女儿的状况,我无力回天,只能寄希望于医生,祈祷他们能快点治好女儿的病。
谢天谢地,住院一个多月后,女儿终于有了起色,能主动吃东西了,也愿意说话了。到出院时,她已经基本恢复到生病以前的样子了。
我不禁松了一口气,感谢老天爷,总算是把女儿给治好了!
面对自己至亲的人受疾病折磨,自己却不能替她受苦,那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让林瑜痛入骨髓。她不知自己还能再撑多久……
出院时,医生嘱咐,药还要坚持吃,以免病情反复。“反复”两个字让我的心重又变得冰凉。
幸好,女儿的情况一直比较稳定,在家歇了一段时间后,她说想找个工作。我也怕她总在家待着太闷了,就托人帮她介绍了一个工作,做文员,活儿不累。她很高兴,开开心心上班去了。
这样过了一年多,正当我为女儿的情况稳定感到庆幸时,她的病突然反复了。
我们的生活刚刚明朗起来就又陷入了昏暗。一切都重新回到原点,带她去医院,看病、输液、吃更多的药。她对吃药非常抵触,每次看见我手里一大堆的药都很不高兴,问:“怎么吃这么多?”我总要费尽口舌哄她吃下去,喂她吃一次药比干家务活还累。
其实我也不想这样啊,是药三分毒,何况有的副作用确实很大,有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毒”药呢?说真的,每次我去医院取药都问医生:“这次能不能减点量?”医生总是头也不抬地告诉我:“必须按时按量吃,不然再反复就更麻烦了。”我还能说什么呢?
医生的话让我看不到一丁点希望,一想到女儿也许只能靠这些药片维持一生,我就感到说不出的悲凉,好像心肝都被摘走了一样……
这一次好了之后,女儿依然想出去上班。她换了一个工作,还交了一个男朋友。恋爱让她很快乐,气色也好了很多。
说实话,这个男孩子各方面的条件和我女儿比都有差距,但他人品不错,最重要的是他不介意我女儿有过病,而且相信女儿的病能完全治好。看到他对我女儿很在意的样子,我也就默认了。谁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幸福呢?
我真希望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下去,不再有波澜,不再有“反复”。但是我忘了,世界上还有个叫做“事与愿违”的成语。难道上天就那么恨我,非要折磨我女儿,折磨我和我的全家人?当女儿再次出现病情反复的征兆时,我真觉得,我已经没有力气再去重复那种心力交瘁的过程了。
这一次,焦躁的女儿对我愈发抵触:我让她吃饭,她不吃;我催她睡觉,她不睡;我给她吃药,她万般不情愿;不管我说什么她都反驳,好像把我当成了敌人。她觉得我每天都紧盯着她,让她没有自由,只要有机会就和男朋友出去,不想看见我。她的男朋友倒不像我这么紧张,他觉得女儿只要吃些中药调节一下就好了,所以积极地帮忙联系医院,陪着女儿看病抓药。可我真的不敢那么乐观。女儿在家时,我的一颗心全在她那儿,她是不是该喝水了,是不是该吃药了,是不是该休息了……要是她和男朋友出去,我的心就也跟着走了,怕她回来晚了耽误吃药,怕她休息不好影响身体……
我承认我确实把她看得太紧了,可我没法不这样,我是那么害怕她会病情加重,害怕会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告诉我:“阿姨,佳佳情况不好了!”
有哪个母亲在明知自己的孩子得病时还能吃得好睡得香的?有哪个做妈妈的不是把孩子的一切看得比自己都重?以前我是个完全不信命的人,可现在我真的在想是不是我的命不好?要是哪路神仙真能显灵的话,哪怕让我少活几年,只要能治好我女儿的病,我都心甘情愿啊!
可是谁能告诉我,这个愿望到底能不能实现?
我的心已经不堪重负。再这样下去,我恐怕真的要崩溃了……
【后话】
林瑜对自己感到深深的无奈,对现代医学也感到深深的无奈。
为了女儿的病,所有能试的办法都试过了,所有能去的医院也都去过了,结果却依然如故。
那些让人充满希望的广告,那些千篇一律大包小包的药,那些说法不一的结论,让林瑜陷入更深的恐惧。
深夜无眠时,陪伴她的只有流不尽的泪水。
接受现实学会放松
情感专家门诊
本期专家:吕金龙
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心理教练,催眠师,爸妈在线(天津)心理咨询中心督委。擅长婚姻情感和亲子关系方面的咨询。
学会放松
治病一定要遵医嘱
看完整个故事,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也是给大家的建议。不仅是佳佳,当我们身边的亲人有病的时候,怎么治病,都会成为家里的头等大事。亲戚朋友们都会来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大家都有良好的愿望希望对治病有所帮助,但大家毕竟不是专业人员,所以就容易耽误病情。作为病人的家属,首先要找专业的医院或专业医师确诊治疗,这样才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第二个建议就是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医嘱,尤其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对于病情的治疗过程,什么时候可以减药、如何减药等,医生有时没有时间给家属以及病人进行充分的解释,可能会使病人和家属感觉看不到希望,产生无助感。不过家属仍然可以向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了解。精神类药物的减药过程是非常严谨的,一定要配合医生才是最佳,所以要积极地将病人的情况和医生进行沟通。
家属要学会自我放松
作为病人的家属,往往容易陷入担心和焦虑,长期的高负荷的焦虑也会诱发家属的不良情绪,正像林女士说的那样:我的心就也跟着走了,怕她回来晚了耽误吃药,怕她休息不好影响身体……这种状态导致林女士的心“已经不堪重负,再这样下去,恐怕真的要崩溃了”。说不定病人还没痊愈,自己也病倒了。
家属是病人的支撑,既要照顾好病人,同时也要兼顾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这样才最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在这里教大家一个自我放松的方法:
以自己感觉最舒服的姿势坐好,闭上眼睛,慢慢做几个深呼吸,感觉身体放松之后,对自己说:“我现在在尽心地做好我所能做的事,我接受现实的一切。”在心里重复几遍这样的话。当感觉心里确实已经接受了的时候,就可以慢慢睁开眼睛。此时,焦虑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由于林女士有过女儿的病复发的经历,所以目前正处在一个极度恐惧的状态中,对女儿已经到了严密关注的地步。从林女士的叙述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她的女儿已经感觉到妈妈每天都在紧盯着她,让她觉得没有自由,并且开始抵触。但林女士本人却不知女儿为何抵触她。建议林女士转移一下关注点,多关注一下自己的身体,放松情绪,这样对自己、对女儿都更有利。
注重“好孩子”的心理健康
最后,我想对所有的家长说:当您的孩子特别听话懂事,性格好强、内向,什么事都不爱说,只是自己闷头努力的时候,您要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你自己,你可以不高兴,你可以失败,你也可以伤心,我们接受你本来的样子。
因为这样的“好孩子”往往内心一直在压抑自己,长期压抑容易形成心理不健康。
以上转自2009年9月6日星期日《城市快报》第十版
上一篇文章:
什么是临床心理学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
栏目精选
火热专题
更多专题
全国客服①
全国客服②
全国客服③
教学教务
合作加盟
最新栏目推荐
家有病女
什么是临床心理学
乐观人生靠心路——向焦虑
躁狂症的一般家庭护理
躁狂症有哪些不正常的表现
解读躁狂抑郁症
自闭症:讨厌粉色的女孩
你有妄想症吗?
精神强迫症是什么?
揭秘:挥之不去的“妄想”
专家揭秘:做梦可以消除痛
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亚健康如何正确应对
引起癔症的病因是什么
引起癔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导致癔症的发病原因
癔症的心理病因要了解
癔症的诱因有哪些?
神经衰弱的病因你知道么?
神经衰弱的诱因是什么?
神经衰弱的引发因素有哪些
神经衰弱的病因都有哪些呢
多眠性神经衰弱怎么回事?
疑病症患病因素有哪些
疑病症常见的诱因有哪些?
疑病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导致疑病症的病因有哪些
疑病症以及疑病症的病因
老年人易患失眠症的病因
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长期失眠的四大因素
导致失眠症的坏习惯有哪些
偏执型精神病的症状和治疗
精神病的诊断和治疗
治疗精神病该如何用药?
心理治疗精神病是否有效果
精神病心理治疗效果如何
精神病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青年为何会患有精神病
女性
·
健康
最新文化精华
热点文章
频道精选
关于我们
|
媒体报道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合作加盟
|
招聘信息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广告刊例
学校地址:南京市白下区常府街85号新大都广场写字楼乙幢27楼A座 客户服务 电话: 025-84293828 025-86663472 025-84293096
中崋心理教育网 心理咨询师官方QQ群 ① 53314688 ②78630619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08 中崋心理教育网(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苏ICP证060119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