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地引导。──引自《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一、案例
一天晨间活动,小朋友们都玩插节玩具,过了一会,阳阳跑过来了,“老师,我不想玩了,我刚才已经拼出好几个漂亮的造型了。”晨晨、峰峰还有好几个小朋友都跑来了,“老师,我也不想玩了。”
我忽然看见乐乐把插节穿在一根绳子上甩一甩,玩得可开心了,我对孩子们说:“你们看乐乐。”孩子们都羡慕的看着乐乐,我说:“ 这样吧!孩子们,我来给你们准备瓶盖、绳子、破布、积木、纸盒、塑料瓶这些辅助材料,你们再和插节一起玩,看谁拼的造型美,谁的玩法多,好吗?”
“好!”孩子们可高兴了,提供给他们辅助材料后,孩子们简直是忙的不亦乐乎,“老师你看我搭的法国的那个高高的塔多漂亮。”“哦!原来是用瓶盖和插节搭成的”“老师,你看多好玩呀!”“哦!原来是用布和插节做成的小飞盘”“老师,你看我变魔术”“哦!原来是在用插节和纸盒变魔术”……
整个晨间活动孩子们都很快乐,结束的时候还依依不舍。
二、分析与反思
1.充分认识和理解孩子感兴趣活动的教育价值
歌德曾说过: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同样,一个人如果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就谈不上思考,更无法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兴趣在孩子的学习中的意义是巨大的,当他对学习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对学习充满自信,他就会孜孜不倦地去获得知识和技能,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这次提供辅助材料的游戏活动,我深刻的感受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才是最受孩子们欢迎、最能激发积极性、创造性的东西,而且在活动中孩子的专注程度、持久性表现十分突出,胜过平时教师用任何方法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效果,正是因为这是他们的一种自发行为,并且他们正在积极的进行探索,所以这种活动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孩子的发展。正如《纲要》指出的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地引导。
孩子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玩法也格外生动形象,这是与孩子自我感受和体验密不可分的,他们喜爱这个活动,所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了。另外,本次活动中一些原来胆子较小的孩子,不仅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有一些独特的玩法和有趣的造型。这些都表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对此我们进一步加深了认识。
2.保持敏感、开放的心态,尽量挖掘出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内容
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要从幼儿需求出发,理解他们的心情,尊重并接纳孩子特有的兴趣和感受及表现方式等,及时捕捉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并给予指导。本次活动中,老师的成功点就是及时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已由插节玩具转移到辅助材料上时,把握了时机,并给予了积极地引导。的确,教育应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应时时刻刻把幼儿活动放在心里,根据幼儿的心理需求和知识,把预设的教育内容和孩子自发的学习融合在一起,真正把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游戏和其他学习活动中,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3.发现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发挥活动的最优效益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博士说:“我总是选择我对之感兴趣的课题,并且力图去彻底理解它。”
设想,本次活动如果老师强求孩子们继续玩插节玩具,那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孩子们对活动只是疲于应付,机械游戏。玩插节玩具的目的──发展其想象力、表现力根本达不到,更谈不上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了,活动仅仅是一种无血无肉的一种形式。
兴趣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孩子对活动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所以在活动中,教师应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适时引导孩子们活动,发挥活动的最优效益。
的确,教师的工作并不是机械的让孩子们游戏、学习,而是,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姿态保持敏感和开放的心态,随时观察孩子的反应,尽量挖掘出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内容,把握时机,创设出有利于他们各方面发展的内容和环境。
栏目精选 |
火热专题 更多专题 |
|